忍者ブログ
夢で逢えたらほら,どんな言葉で君を抱き寄せる…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如果你的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莫那鲁道


“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莫那鲁道


赛德克·巴莱导演: 魏德圣
编剧: 魏德圣
主演: 林庆台、游大庆、马志翔、林源杰
官方网站: www.seediqbalethemovie.com
上映日期: 2012-05-10(中国大陆)

一部台湾原住民的抗日史诗,一场殖民时代的悲情抗争。

莫那的父亲身负重伤的时候,还想着决不让异族进入自己的部落。可当莫那背着奄奄一息的他赶到的时候,部落上方已经被插上了日军的旗子。当他枕着族人的头骨发出悲鸣和怒吼,是否已经知道命运从此将全部改写?

二十年忍辱负重,看着族人渐渐开始流利自如地说着入侵者的语言,甚至为他们工作,莫那饮酒买醉装作不问世事,其实还是守护着自己的猎场,他心中的那片猎场。他体内始终流淌着不屈的血液。

然而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坚持,也都有自己的困境。现实永远充满了矛盾,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折射出的景象都全然不同。

老人们不甘屈服,新民也有自己的困惑。生长在殖民时代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从天堂到地狱的体验,他们只看到文明和野蛮的表象,他们只能从客观上去分辨什么才更好,但却不知道一个民族的精神远不只是这些,那是融入骨血、代代相传的灵魂。

头目们也绝不甘心。面对急于抗争的年轻人,他们心中所压抑的怒火毫不逊色。但是他们所肩负的使命仅仅是一时的尊严吗?用生命换来图腾,用什么换回生命?如果连生存都已经不能,种族和血脉已经不续,那象征尊严和勇气的图腾又有什么意义?

女人们也是一样。当她们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她们的战士奔赴战场,那又何尝不是一种与浴血厮杀同样惨烈的战斗?

无论你多么骁勇善战,刀法多么精妙绝伦,在现代火器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血肉之躯。历史的进程总是伴随着死亡。人不能选择死亡与否,只能选择以怎样的精神赴死。英勇地踏上彩虹桥,抑或卑微地爬。
PR
青春爱相伴青春爱相伴
Eu Não Quero Voltar Sozinho
官方网站: www.lacunafilmes.com.br/sozinho
国家: 巴西
上映: 2010-07-18
片长: 17分钟

“我不想一个人回家。”随着这行字的敲出,镜头前出现的是一个盲人男孩的眼睛。Leo先天失明,但这并不妨碍他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学习生活。身边的好友Giovana总是陪着他,帮助他,虽然并不同路却每天送他回家。
有一天,转学生Gabriel成为他们的同学。也许是出于对新同学的关心,温柔的Gi问他家住哪里。得知和Leo同方向,便邀他一起走。慢慢地,每天放学后同行的身影中又多了一个人,Gabriel也对Leo渐渐了解。他告诉Leo,他觉得Gi喜欢他,因为她看着他的眼神很不同,Leo却说他对Gi没有感觉。
一天放学后,Gabriel说既然Gi和Leo并不同路,她就没必要每天送他,让他来就可以了。于是两个男孩第一次单独一起回家。Leo拉住Gabriel手臂的那一瞬,两个人似乎都有些小小心动。
来到Leo家,Gabriel脱下外套放在桌上出去上厕所。Leo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件还带着体温的衣服,捧起来放到脸颊旁轻嗅,却不知道Gabriel正站在门旁默默地注视着他。
Leo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天生失明的他没有见过自己的样子,便问Gi自己帅不帅。放学后,他自然而然地挽起Gabriel的手,Gi诧异之余也露出了明显的失落。而Gabriel看起来也十分不自在。在Leo家里,他教Gabriel盲文,拉过他的手,一个字一个字读给他听。
每天的话题总是离不开Gabriel的Leo,让Gi感到异常。而这时,Leo告诉她,他爱上了Gabriel。他微笑着诉说着自己心中萌生的情愫,却看不到Gi满脸的失落。以奶奶生日为借口,她仓皇地逃走了。
因为Gabriel要看牙医,Leo便拄着盲杖独自回家。坐在窗台上百无聊赖地等了许久,门响了。以为是Gi来了的他,立刻站起来,说她不该在自己坦白喜欢Gabriel后就走掉。镜头拉过来,却是Gabriel满脸带笑。他静静地听着,微笑着,然后走过来拉过Leo送上一个吻。
有些回不过神来的Leo呆呆地坐着。门又响了,这次是Gi,她说着奶奶生日多么热闹,三姑六婆多么热情,让自己抽不开身。Leo听着,回想起个那个个的那个吻,静静地笑了。

简单的故事,灰白的画面,却看得见灿烂的阳光。青春期的心动果然是美好啊,一切都是淡淡的,却能在心里激起甜蜜的涟漪。Gabriel说Gi喜欢Leo的时候,显然是在试探他的心意。而Leo开始关心自己的长相,还要Gi告诉他Gabriel长什么样,自然也是心动的表现。喜欢上一个人,便担心自己是否足够好。听着别人如何描述他,然后在心里勾勒出他的脸庞。轻抚着他的衣服,捧在手上视如珍宝,青春期的小心思多么羞涩,却能在心里激荡开满溢的快乐。还有最后那个吻,那个笑,没有任何告白,却像早晨云间怦然跳出的阳光,那么温暖,那么灿烂,那么让人心动。
本来今天应该是单纯的影评的,结果买票的时候遭遇千年一遇极品囧事,只有站票。站票!站票?站票!!其实那个卖票的姑娘也蛮囧的,大概自己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居然还卖站票。不过更囧的是我居然真的买了。她还反复确认,问我是不是真的要,我心想你们敢卖我干嘛不敢买,于是很豪迈地点了头。
拿到票一看还有座位号,我寻思着那岂不是可以厚着脸皮坐上去就行了。结果旁边突然杀出一个人,举着马克笔朝我奔来。“不好意思这个座位号要涂掉。”于是我就眼看着3排7座化成了水。
为了不至于坐下以后又被人轰走,于是向来习惯提前到的我等到开场才进去。结果一看,到处都是空位嘛,哪有那么夸张。我猜大概票都是被团购拿掉的,而实际上并没有卖掉那么多。于是我心安理得地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了,而且直到终场都没有坐满。

下面进入影评时间。
Océans片名:Océans

导演: Jacques Perrin, Jacques Cluzaud
编剧: Christophe Cheysson, Jacques Perrin
主演: Jacques Perrin, Lancelot Perrin
上映: 2009-10-17
片长: 103min

跟雅克·克鲁索上一部片《迁徙的鸟》完全不同。《鸟》看得人心情很愉快,整个基调是明亮的温馨的,一个个种群,以家为单位,各自迁徙。没有背井离乡的悲伤,倒充满乔迁新居的喜悦。但《海洋》是沉重的。前半部分美得如梦似幻,让人沉醉,美得让人可以忘却一切,后半部分却残酷悲凉,让人不忍卒睹。
其实《鸟》当中也有流血,有杀戮,有死亡。但那是自然的法则,是食物链的一环,是生态的一部分。《海洋》中却是人为的伤害,百万年的进化就这样在人类的屠杀中全部终结。
整个片子的前半段都是海洋奇景。千奇百怪的鱼儿,游荡在千奇百怪的水草和珊瑚间。它们追逐嬉戏,它们伪装觅食,它们孕育后代,它们争夺打斗。它们在深深浅浅的海洋中享受生命,慢慢度过千百年的时光。
然而随着一张网渐渐出现在视野里,一切都变了。它们挣扎,却难以逃脱。它们被捕捉,被猎杀。鲨鱼被砍掉尾巴割掉翅膀,然后疼痛着被抛弃在海里,在它自己的家园等待死亡。
破冰船开进极地,北极熊四处逃离,企鹅无家可归。原本的处女地上垃圾遍布,鱼儿在水中惊恐地看着这些陌生的东西,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处。无数的生灵在消失。它们历经了百万年,它们是这个星球的一部分,却在短短数年面临灭绝。
当我们已经只能在博物馆中才能看到这些曾经的朋友,要何时才能真正停止杀戮,去救赎?为它们,也为自己。
回到家一年多,反思其中的变化,突然发觉有点迷失自我。

想想自己回家的初衷是什么?自己回来前的状态是什么?再看看现在,当时内心的平静已经不复存在。原本是因为地震牵动了思乡的神经,想到世事无常生命渺小,为了离家人近一些才决定丢开一切回家来。可现在呢?成天闹别扭,发脾气,近在身边却难得平心静气的相处。再看当时的安宁,尽管一个人却并不孤单,在梦想和自由中纯粹地活着。可现在,我已经没有泰然的心境和坦荡的胸怀,每天为一些曾经不屑一顾的事而烦躁。

有时候我在想,当我一个人在上海的时候,尽管收入不高,却并没有太多烦恼。虽然按照很多人的想象,在上海没有个月入1w根本没法活,而我离那个标准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周围的人也没有谁会给人带来特别的刺激。大家都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每天挤公交,挤地铁,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各条道路上,各个写字楼之间。即使有房的,也都是欠债几十年的房奴,谁也没有真正比谁好到哪里去。工作不管外企也好私企也好,都是干一天算一天,成天加班累死累活,没有谁是铁饭碗,没有谁是悠闲坐一天就等着拿钱。没有比较也就没有压力,反正也买不起房,存钱无用,不如开开心心吃喝玩乐,过好眼前的每一天。

但是回到家以后,家里人要么是公务员,要么是老师,都是饿不死的,稳稳当当的。或者就是腰缠万贯的农村户口,一拆迁就赔好几套房,一人住一套都还能空出几套去租去卖的,全家人吃了睡睡了吃也不愁没钱花。只有我,一个人漂着,起得最早,回得最晚,挣得最少,还最没保障,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但我从不在他们面前抱怨,反倒是他们,成天念叨工作辛苦,领导讨厌,或者就是今年钱发得比去年少了。其实像他们,早上去报个到就闪人,打一天麻将也没关系,过年过节总有大把的补贴大包的礼品抱回家,却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明明是走着人人都心知肚明但决不点破的路子,却在坐上现在的位子之后就忘了那是怎么得来的了,就认为是自己有本事了,比你了不起了。真的很可笑不是么。所以他们抱怨,我从不说什么,也不发表意见,因为我跟你们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可是现在我很烦,就像刚刚说过的,每天被别人的抱怨包围,让我失去了泰然的心境,我烦我自己,我烦我自己为什么要为这些无谓的事情而烦。我觉得我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出口。不知道离开这个环境一段时间,是不是能让我觉得好一些。但其实我也知道,根本的问题解决不了,自己心态的位置放不正,恐怕也只是一时的逃避,等到回来之后,还是一样,任何状况都无法改变。

想想刚回家的时候,刚在不老歌安家的时候,小丁说我的文风变了。说我文字里的快乐多了,忧愁少了。我很开心。可是现在, 又完完全全变成以前那个怨妇愤青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的快乐哪去了?
Sweeney Todd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Release:2007-12-21
Director:Tim Burton
CAST:
Johnny Depp / Helena Bonham Carter
Alan Rickman / Timothy Spall
Sacha Baron Cohen / Jamie Campbell Bower


前两天跟妈妈说起「理发师陶?」,她说陶?那眼神看起来就是心理很有问题的。仔细想了想,在被逼成魔鬼之前,陶?是好人吗?不知道。他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谁也说不准。至于后来的复仇,其实我很意外的是他竟然杀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一般来说,讲述被欺压的被凌辱的弱者的复仇,往往会强调他们的弱小、不幸和善良,但陶?显然不是,他已经被锤炼成了铁石心肠,为了找到真正的敌人,他愿意用其他人练手,而这些人很可能跟他以前一样,只是无害的普通人。

但陶?是坏人吗?好像也很难这样去定义。一个被逼得任人宰割的人,哪怕反过来翻了这世道,又哪里亏了理了?当然当然,要是放现在,那就是恐怖分子了就是反社会反人类了。不过在那个法不成法、理不成理的时代,没有任何臂膀和依附的浮萍般的人,除了举起自己的刀,哪里又有什么别的办法。那原本就跟「狂人日记」中所写的一样,只不过是个人吃人的疯狂世界罢了。弱小者如果想活下去,就只能杀人、吃人,否则,谁知道哪一天,又会有哪个达官显贵看上了自己的什么,逼得自己上绝路。即使做了恶,也不过被迫,和无奈而已。
如果这不是日本的电影,而是其他任何国家的,我可能都会难过到掩面而泣。但很抱歉,无论如何我无法给出满分。虽然我承认这也算得上非常优秀的片子。

扣分并不是出于民族感情而对日本产生的本能抵触,而是它过于强调日本在战争中的受害者身份,却对其侵略行径避而不谈。而且这部片的主角是一名战犯,虽然在片中他的确是善良的、无辜的,但鉴于日本一直以来对历史和审判的掩盖和争辩,我总觉得它有为东条等战犯开罪之嫌。除了这些之外,这的确是一部好片。

其实对于中日战争的反思,我一直认为我是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既没有盲目的民族主义,也不会一味偏袒。但我还是很不喜欢日本人谈战争。其实我觉得对于中日战争,中国也好日本也好,任何一方都做不到真正的客观理性。中国的历史是被筛选的,日本的历史则是被扭曲的。当然,中国对历史的过度渲染和对敌方的脸谱化,总好过日本对史实的篡改和歪曲。但不可否认,任何国家所接受的历史教育,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更不用说原本就有被创作出来的电影了。其实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把两个国家的战争电影交换来看比较好。让一直被蒙蔽的日本孩子了解战争的真相,也让一直处于片面视角的中国人看到日本普通人所受到的创伤。

撇开这些不谈,战争其实对任何普通人来说都是灾难。毕竟老百姓谁也不会关心谁称王谁称霸,他们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只要日子安安稳稳。征战只是上层的事,是统治者欲望的扩张。被拉上战场的军人,谁又不是人子、人父、人夫呢?谁又想背井离乡枪林弹雨呢?他们扛起枪拿起刺刀的前一秒,也许正拉着孩子的小手,正帮母亲捶背,正端着妻子的饭菜。军人也是人,不会有谁生来嗜血。而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并且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官不会来解释为什么要打仗,不会告诉你对方的百姓有多无辜、遭受了怎样的苦难,他们需要的只是服从命令的杀人机器。一个善良、胆怯甚至懦弱的人,到了战场上也不得不化身魔鬼,这种亲手举起屠刀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其实并不亚于被屠杀的人。但个人的悲剧在那一时代那一环境下,毕竟太渺小了。说到底,战争中的人都是草芥,都是被任意践踏的。其实不止战争年代,不管任何时代,社会底层的人们,普通的平民,都是被践踏的。就像清水最后自述身世时说的,他做学徒,受尽欺凌,带着妻子背井离乡,穷困潦倒,几近绝望。即使在没有战争的时候,一个没有钱没有地位的普通人,也只能当牛做马,在欺压和凌辱中艰难地生存。

但人生的悲剧总是一幕还未结束,一幕又已上演。清水是坚强的。他总是在努力挣扎着,试图为自己凿开一个出口看到阳光。做学徒时饱受虐待,然后他遇上了美丽温柔的房江。以为可以开始新生活时,他们却被双双?出了门。两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着勤劳的双手,慢慢在异乡经营起像样的小日子。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生活也终于有了起色。然而一纸征兵令打破了短暂的安宁。在战场度过一段地狱般的日子之后,战争结束,他回了家。以为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他却被押上军事法庭,并被判处极刑。在绝望之后,他又得知联名信可能让自己获得减刑的机会。然而当房江历尽千辛万苦集齐200个署名之后,当一家人以为终于看到曙光的时候,最终的宣判来临,仍然是绞刑。什么叫悲剧?让原本就坏的情况变得更坏还算不上悲剧,真正的悲剧是先给你蜜糖,在你沉浸甜蜜之时再给你当头一击。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在你眼前,是把你捧起之后,再重重摔下。清水的人生无疑就是这样。而这也正是每一个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无奈和苦痛。

私は貝になりたい

監督: 福澤克雄
Official Site: http://www.watashi-kai.jp/
上映: 2008-11-22
出演: 中居正広, 仲間由紀恵, 柴本幸, 西村雅彦, 平田満


如果这不是日本的电影,而是其他任何国家的,我可能都会难过到掩面而泣。但很抱歉,无论如何我无法给出满分。虽然我承认这也算得上非常优秀的片子。

扣分并不是出于民族感情而对日本产生的本能抵触,而是它过于强调日本在战争中的受害者身份,却对其侵略行径避而不谈。而且这部片的主角是一名战犯,虽然在片中他的确是善良的、无辜的,但鉴于日本一直以来对历史和审判的掩盖和争辩,我总觉得它有为东条等战犯开罪之嫌。除了这些之外,这的确是一部好片。

其实对于中日战争的反思,我一直认为我是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既没有盲目的民族主义,也不会一味偏袒。但我还是很不喜欢日本人谈战争。其实我觉得对于中日战争,中国也好日本也好,任何一方都做不到真正的客观理性。中国的历史是被筛选的,日本的历史则是被扭曲的。当然,中国对历史的过度渲染和对敌方的脸谱化,总好过日本对史实的篡改和歪曲。但不可否认,任何国家所接受的历史教育,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更不用说原本就是被创作出来的电影了。其实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把两个国家的战争电影交换来看比较好。让一直被蒙蔽的日本孩子了解战争的真相,也让一直处于片面视角的中国人看到日本普通人所受到的创伤。

撇开这些不谈,战争其实对任何普通人来说都是灾难。毕竟老百姓谁也不会关心谁称王谁称霸,他们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只要日子安安稳稳。征战只是上层的事,是统治者欲望的扩张。被拉上战场的军人,谁又不是人子、人父、人夫呢?谁又想背井离乡枪林弹雨呢?他们扛起枪拿起刺刀的前一秒,也许正拉着孩子的小手,正帮母亲捶背,正端着妻子的饭菜。军人也是人,不会有谁生来嗜血。而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并且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官不会来解释为什么要打仗,不会告诉你对方的百姓有多无辜、遭受了怎样的苦难,他们需要的只是服从命令的杀人机器。一个善良、胆怯甚至懦弱的人,到了战场上也不得不化身魔鬼,这种亲手举起屠刀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其实并不亚于被屠杀的人。但个人的悲剧在那一时代那一环境下,毕竟太渺小了。说到底,战争中的人都是草芥,都是被任意践踏的。其实不止战争年代,不管任何时代,社会底层的人们,普通的平民,都是被践踏的。就像清水最后自述身世时说的,他做学徒,受尽欺凌,带着妻子背井离乡,穷困潦倒,几近绝望。即使在没有战争的时候,一个没有钱没有地位的普通人,也只能当牛做马,在欺压和凌辱中艰难地生存。

但人生的悲剧总是一幕还未结束,一幕又已上演。清水是坚强的。他总是在努力挣扎着,试图为自己凿开一个出口看到阳光。做学徒时饱受虐待,然后他遇上了美丽温柔的房江。以为可以开始新生活时,他们却被双双?出了门。两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着勤劳的双手,慢慢在异乡经营起像样的小日子。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生活也终于有了起色。然而一纸征兵令打破了短暂的安宁。在战场度过一段地狱般的日子之后,战争结束,他回了家。以为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他却被押上军事法庭,并被判处极刑。在绝望之后,他又得知联名信可能让自己获得减刑的机会。然而当房江历尽千辛万苦集齐200个署名之后,当一家人以为终于看到曙光的时候,最终的宣判来临,仍然是绞刑。家庭的温馨,乡亲的帮助,以及自然景色的美丽,把这一切呈现在眼前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最后将其彻底摧毁。什么叫悲剧?让原本就坏的情况变得更坏还算不上悲剧,真正的悲剧是先给你蜜糖,在你沉浸甜蜜之时再给你当头一击。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在你眼前,是把你捧起之后,再重重摔下。清水的人生无疑就是这样。而这也正是每一个小人物,在大社会中必然的无奈和苦痛。

>>>>以下是无关杂谈(其实是花痴版=v=):
其实关于电影还有好多想说的,一下子也懒得写那么多了(喂喂你这啥态度!)。话说我会去看这部片的原因其实也很微妙,主要是最近突然迷上了中居||| 虽然这男人已经红了二十年了才饭上人家有点说不过去,不过凭他努力敬业的态度,估计他再工作个二十年也不成问题,以后还有的看呢~ 最近几个星期我就补档补得不亦乐乎,话说我会如此痴迷综艺节目恐怕也是谁都想不到的orz 人生果然就是无常啊~~~

前面说了太多片子里让人沉重的地方了,先丢开一边来花痴一记~ 原来中居的小平头也很不错呀~为这部片减重9KG真是可怕,脸颊凹得来~ 小身板薄得来~ 虽说这样卖相也好了很多,但也看得人更揪心了呀>< 原来除了综艺节目上的搞怪,还有如此让人折服的演技,还有这样严肃深刻的一面,这个男人身上值得挖掘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呀!
据说是历时三四年之久才出来的片,8月8号全球网络首映。我倒是完全不了解,只不过有点喜欢这个片名。

预告 前传
话说我觉得自然卷是个隐喻吧,永远都拉不直,其实说的是性向无法变直吧。

预告片和前传的画面挺漂亮的,不过我现在倒是真的不大喜欢那种暗沉沉的念白,同志片就不能欢乐一点吗!!老是这么悲悲伤伤的,真是让人看了就觉得没希望啊!话说要奋斗要满怀斗志去争取才行啊,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伤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根本的改变不是么。啊话说我什么时候开始会说这么积极的话了啊,表扬一记,哗啦哗啦哗啦~~~

顺便,前面那些麦田的镜头和低声的独白感觉好像盛夏光年。还有,那个两人一起点烟的镜头分明是在cos间之楔吧喂喂!
海角七号 Cape No.7海角七号 Cape No.7
2008

编剧:魏?圣
导演:魏?圣
主演:
范逸臣、田中千绘、中孝介、林宗仁
马念先、民雄、夹子小应、麦子、林晓培

话说我时隔十年重进电影院看的第一场电影,结果就是失望啊失望,看之前其实很期待的,可最后以失望告终。
话说当初某人向我推荐这个片子说是不错的,看完以后再找她去吐槽的时候居然跟我说她也觉得不好||| 我说你要是自己都觉得不咋的还推荐给我干嘛?= =

看介绍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片子应该还是有内容可以挖的,可最后的感觉是好好一个故事给拍坏掉了。常说朽木不可雕,可良木也需巧手刻啊,好好一块木头疙瘩,本来要刻西施,结果刻成了个猪八戒。

1. 故事是两条主线交错,歌手阿嘉和日本女孩友子,以及60年前的日本教师和女友。这种叙事方式其实很常见,可这里的两个故事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这种处理也就让人觉得是个生硬的拼接。

2. 阿嘉和友子的感情进展,怎么看也觉得突兀,两个人一直互看对方不顺眼,一天喝醉酒发飙之后就莫名其妙相拥而泣然后上床了= = 这种模式其实也很常见,属于欢喜冤家那种,一边吵一边发现对方的好然后借着某次机缘感情一触即发,可这里让人看不到过程,只有结果。我对爱情故事最看重的其实是发觉心动的那一瞬间,要让人觉得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即使怦然心动也是需要必要铺垫和感情酝酿的,要有量变才能质变嘛,哪有一直不爽不爽然后毫无预警就心动了的,你当是回车键啊,说Enter就Enter的|||

3. 日本教师和女友的故事更加不知所谓。虽然单独看那七封信还是能感受到伴随怀念、伤逝、悔恨的爱情的美好,但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却并不能让人对他的所谓爱情信服,而是只看到一个胆小鬼,莫名抛弃了女友,然后一边怀念一边写信。可是如果你们当初并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没有经历什么痛苦和无奈,而仅仅是不明缘由的逃跑,那这种怀念的意义何在呢?最后老太太看到邮包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反应,就算俗一点洒几滴泪或者眼睛瞪大或者镜头猛然推近,总好过现在这样无动于衷吧。

4. 每个人的过去都有蛛丝马迹,但实在不够清楚。阿嘉曾经组过乐团,大概也遇过些挫折所以叛逆愤世,交警民雄过去似乎加入过暴走族之类并且失去了妻子,酒店服务员林晓培好像是个单身妈妈并对日本人有着强烈的敌意。各自都交待了那么一点,但也真的仅仅是一点,对情节没有构成推动,和上下文也没有衔接,本来每个人的过往都有东西可以挖,却只是刨了个坑就扔下不管了。

5. 看得出电影院放的版本是剪过的,但是堂堂六区剪刀手这次难道手抖了么?不是号称可以剪得看不出来么,可这次甚至有一处连声音都是断开的。而且对剪的内容的选择我也很疑惑,「僕は敗戦国の国民だ。貴族の様に傲慢だった僕達は、一瞬にして、罪人の首枷を科せられた。」这种话,剪掉不奇怪,可它居然没剪,反倒让人看得有点心惊肉跳= =

6. 还有可怜的孝介桑,作为歌手来客串却没有唱一首完整的歌,唱了的那半首还不是自己的,出来呆呆地露了几脸就没了。

不过这些大部分都是剧本和制作上的问题,除开这些不说,这个片子的有些“点”倒又很不错。比如摄影,那片海,特别是晚上的海,太美了。人物也有几个很可爱的,比如邮差阿公,会弹月琴唱山地民歌,自称国宝,还会讲流利的日文,有强烈的表演欲,但因为月琴实在与摇滚乐队不符而改弹贝斯,在发现了更好的贝司手之后不得不让贤,却又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先斩后奏地赖在台上展示了他的国宝乐器。还有脾气暴躁的民代主席,在发现儿子扔了一大堆信件在家之后不得不去帮他擦屁股,开着政府的车去挨家挨户送信。还有在唱诗班弹琴的大大,虽然是个小丫头却内心成熟。最搞笑的是排练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在歌的后面加上自己的标志性符号,阿公加了段月琴,大大则马上以圣咏的曲调接上“阿门”。主唱在边上怒死,观众则笑死。

还有个不知该褒该贬的元素就是音乐。读信的旁白配上钢琴本来可以很煽情,但这种感怀的氛围实在是用得太多了。虽然很好听,但也跟其他很多曲子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了。反倒是那首《去哪里(丹耐夫之歌)》让人耳目一新。一脸被人欠钱相的阿嘉扔了吉他走下台,不良交警叫住他:“喂,送信的,弹吉他是一件快乐的事啊。”然后开始自弹自唱。那种很原住民的感觉真的非常棒,至少比那些毫无新意的所谓摇滚好多了。

总之就是一块漂亮的木头,满怀期待地去看它向艺术品蜕变,却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了一堆木屑。除了扔炉灶里付之一炬,真的没有别的用处了。
九降风.jpg

先转一篇评论:
小白马啊小白马,你是后青春期的诗。
by:男.娼.起.义


我虽然没有觉得这帮男孩这些事情引起了我的什么共鸣,毕竟完全是不同的环境,但不影响我喜欢这部片。

相比之下,我的学生时代干过什么呢?其实我的初中是很枯燥的,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非要说的话也就是偶尔跟老师捣捣乱,把刚毕业的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气哭N多次,最后身兼思政办主任的班主任干脆把我们班的这两门课取消了。体育课也经常带领全班造反,后来就连体育课也取消了。其他倒也没有干过什么出格的事。不吵架,不打架,不群聚,别人打架我还会去制止。说起来那时候学生们倒也还是挺服我的就是了,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吼一声就乖乖住手。高中么,学校有很多伪课余活动,我完全没兴趣,所以就等于没有。每天也还是看书学习发呆看书学习发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七个男生两个女生,主角到底是谁呢?阿彦似乎是人群的中心,但我更喜欢的是小汤。成熟,理智,学习好,最重要的是,有忍让的胸襟,和为兄弟承担的气度。看到最后又开始喜欢上阿行,虽然现实中我会离这样的人远远的,但他的兄弟义气很让人心动。还有,他说过以后有事我帮你扛,虽然结局已经不可改变,但他的确去扛了。冲动让年轻付出了最多的代价,但也让那个年代留下了最真实的回忆。
照妖鏡
Author:
妖刀乱舞/cknti

鏡中面目:
声オタ。腐。風紀委員。

制服、繃帯、領帯、眼鏡、
大叔、年下、執事、忠犬控。

説教狂。腹誹狂。自言自語狂。
不分類会死星人。不比較会死星人。
不吐槽会死星人。没音楽会死星人。
流言飛花
[10/09 Dragon]
[01/28 妖刀]
[01/14 木马keiki]
[08/02 妖刀]
[08/01 Dragon]
信口開河
尋尋覓覓
アクセス解析
Copyright ©  -- 如果世界是真的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CriCri / Material by White Board

powered by NINJA TOOLS / 忍者ブログ / [PR]